刘靖基(1902~1997),靖江人,我国老一辈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顾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主委,民建上海市委主委等重要职务。他是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现“爱建集团”)、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现“爱建特种基金会”)的主要创办人。
▲20世纪70年代的刘靖基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境江南,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4月23日南京解放,上海解放指日可待。从1948年下半年起,一些工商界人士和大户人家为避战祸加之对未来前景迷茫,纷纷逃离上海,迁往香港及其他城市。而就在1949年春上海解放前夕,正在香港的刘靖基却毅然选择返回上海,迎接解放。
平生最大的选择
是什么原因促使刘靖基在风云变幻之际回到战争一触即发的上海?1992年,刘靖基在90寿辰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年轻时理想实业救国,但是旧社会这条路走不通,我从香港飞回上海迎接解放,是我平生最大的选择。”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接见爱国实业家刘靖基
刘靖基又名刘伯寅,1902年9月15日出生在靖江东门外(今靖江城中小学地块),少时读私塾和初等小学、高等小学,1916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二工业专科学校,后因身体虚弱加上父亲去世中断了学习。1918年秋,刘靖基经家人介绍到上海做练习生。此后,他在多家纱厂任职并创办纺织企业。刘靖基怀抱“实业救国”梦想,苦心创建和经营自己的企业,成为上海纺织业、工商业颇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民族企业家。临近上海解放时,他所投资的企业员工总数已近万人。
刘靖基的企业一直处在官僚买办资本的包围和压迫中,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日军占领时期,因为拒绝与侵略者合作,刘靖基与同乡、族侄刘国钧合作的大成纱厂被炸,损失600万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实行棉花统购统销,硬是要压垮民族工业。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政府见大势已趋,成立“上海物资调节委员会”,要把上海存着的珠宝、纱布、化学原料、通讯器材、金属材料、药品等战略物资抢运到台湾去。国民党上海政府派人要刘靖基参加并要他交纳“保安捐”,被刘靖基一一回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靖基感到在大陆很难发展,于1949年初与棉纺业同业人员一样去香港考察,看看是否有在香港设厂的可能。
▲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印有刘国钧、刘靖基签名
在香港期间,刘靖基遇到了爱国进步人士黄炎培等朋友。刘靖基与刘国钧早在1930年代初合办大成纱厂时,就与黄炎培相识,三人常促膝谈心。在上海期间,刘靖基与黄炎培也常相过从。深受黄炎培等人宣传共产党统一战线与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的鼓舞和感召,且难以割舍亲属和经营多年的企业,刘靖基决定回到上海。多年以后,在纪念黄炎培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发言时,刘靖基曾说:“当时我对共产党还是怕的,任老(注:黄炎培,号楚南,字任之,被尊称为任老)总是同我讲共产党没有什么可怕,而且还很可爱,还同我讲一些党对城市工商业的政策。”“当年我同不少工商界朋友决心留在上海,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任老在同我们工商界的经常接触中,无疑起了积极作用的。”1949年4月下旬,刘靖基搭乘泛美航空公司最后一次飞上海的航班回到了上海。
迎接上海解放
刘靖基一回到上海,即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所注意。上海解放前几天,国民党方面给刘靖基送来飞往台湾的机票,要他尽快迁离大陆,但他已下定决心留在上海,为防不测,他到机场假装候机,飞机起飞后便悄悄折返,躲到医院里等待解放。1984年,时年82岁的刘靖基曾经口述了这段过程,“我就假装到机场再去港台,实际上在机场忙乱中仍回市区,化名住进一家医院。除爱人吴舜琴和老司机外,连子女也未让知道。等到解放军进入市区后,我才开始与纺织界老朋友通电话,这样,我留在上海的消息就传开了”。
▲上海市武康路99号刘靖基故居
金蟾脱壳,迎接上海解放,这一选择成为刘靖基走向新的人生道路的重要一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解放军部队进城给刘靖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感觉到共产党的部队确实不一样,于是对共产党产生信任感。6月2日,刘靖基应邀出席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金融工商产业界茶会。会上,上海市市长陈毅说,“民族资本家只要爱国,愿意同共产党合作,我们是欢迎的”,希望“各方要有信心,不要观望,要大胆去开工生产,共产党决不使你们失望,我们讲话绝对有把握的”。刘靖基听了很激动,在会上即席发言,表示愿意与共产党合作,留在国内发展事业。这年8月26日,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成立,刘靖基当选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的常务委员。
投身“爱国建设”
1950年2月6日,上海遭到美蒋飞机的轰炸,各行各业许多工厂被迫停产。正当企业发生困难的时候,刘靖基默默地从国外调回20万美金恢复生产,在上海工商界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为上海生产的迅速恢复作出了贡献,引起很大的反响,受到各方的赞誉。
▲1979年9月22日,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成立大会在上海展览馆举行,右起刘靖基、唐君远、杨延修等领导在主席台就坐
此后,刘靖基把上海解放前留在香港和海外的资金、原料及订购的新式纺机设备调回上海,在上海浦东新建安达纱厂新厂。1954年4月,刘靖基的安达和大丰两个企业在全国棉纺织企业中率先公私合营。1951年,在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中,刘靖基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捐献8.3亿元(旧币,当时一架战斗机价值旧币15亿元),捐献资金在上海纺织业中名列前茅。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接见爱建公司主要创办人刘靖基
1979年,刘靖基响应邓小平对原工商业界“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的号召,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与另外8名工商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倡议,将落实政策以后工商界多余的资金筹集起来,投入国家建设,创办了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刘靖基不仅带头认款200万元,而且发动大家认款,同时组织起草《公司章程》等文件。刘靖基多年主持爱建公司工作,为爱建公司确立了“爱国建设”的创业宗旨和“稳中求进”的经营理念,为公司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实业救国”到“民主救国”
再到“爱国建设”
刘靖基毕生致力于祖国的繁荣昌盛
他的实业思想和爱国情操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
(本文参考《刘靖基纪念集》《咫尺芳草录》及《爱国实业家刘靖基的人生选择》等)
来源:今靖江
本帖最后由 七七 于 2025-6-30 11:07 编辑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微靖江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或爆料,请联系1806103081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