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
眼下正是满目金黄的丰收季节
靖江迎来“丰收时刻”
这是一组见证实力的指标
今年1~9月,靖江规上工业开票1158.6亿元、同比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6%,位居泰州第一;靖江港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同比增长6.3%,位居泰州第一。
数字直观,浓缩着靖江在建设“产业强市”中,高扬“东线第一帆”、勇挑大梁奋争先的拼搏和担当。
今年以来,靖江积极策应泰州市“大海新晨”产业布局,加速构建靖江“456”现代化产业链群体系,全力打造长江左岸产创融合示范带、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跑出了“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加速度”。
竞速新兴赛道,“456”体系新潮奔涌
靖江产业未来化,未来产业靖江化。这是靖江构建“456”产业体系的题中之义。
高技术船舶海工产业作为“456”体系中的重点,“一马当先”追高逐新。
靖江造船产业,成功攀上国际船舶先进发动机制造高峰。6月24日,多凯动力首台Everllence(埃维能)船用主机成功交付;9月18日,一口气签下11台绿色船舶主机生产订单,目前手持订单总量已超100台,正以每10天1台的生产速度,让“靖江心”跳动在更多世界海轮之上。
靖江造船产业,更在今年迎来高技术船舶交付、接单的爆发式增长。7月,新时代造船交付155500吨LNG双燃料动力油船,成为历史上交付的第500艘万吨轮;10月,新扬子造船车间同步开建27艘高科技船舶,生产现场热潮涌动。两大主力船企手持高技术绿色船舶订单占比超过70%,生产计划排至2030年。
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的“国内第一”“行业首条”竞相绽放。
青山产业园已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德靖管道建成国内最大不锈钢管智能工厂,两分钟内完成一条钢管焊接下线。长强钢铁打造了行业首条小口径无缝钢管5G+智能制造示范线,填补国内在特种钢管领域的多项空白。今年前三季度,金属材料产业在全市工业开票的贡献度达32.1%,仅次于船舶海工产业。
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飞驰”轨迹同样亮眼。
新程、华达、恒义、恒力、天龙等重点企业加速挺进新能源赛道,深度嵌入比亚迪、理想、蔚来等主流新能源车企供应链。本月,华达为小米汽车量身打造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20台库卡机器人组成的“智能矩阵”协同作业,可确保新能源电池箱顶盖座椅总成100%合格装车。
机械装备产业延伸新赛道“多点开花”。
一批氢能及储能装备、合成生物装备、无人机车船装备、大型集成化装备等新项目正加快推进。
优势传统产业“破浪前行”,新兴产业“热潮涌动”。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产业迎来突破,艾兰得、赛德力等龙头企业,向重组胶原蛋白、合成生物装备等业务板块延伸;航空航天产业持续“升空”,凯飞国产大飞机C909水平尾翼即将交付,C919水平尾翼、空客A320机翼整流罩等工作包产线正加快推进……一个个产业集群的跃升蝶变,汇聚成靖江“45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图景。
深化产创融合,靖江制造焕新提质
伴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靖江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格外凸显。
走进恒义工业实验室,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云良博士,正带领8人研发团队,对新开发的高强铝合金进行测试,此前他已带领团队,完成特种镁合金型材的自主研发试制,攻克了镁合金在加工中易燃、易腐蚀等关键技术难题,助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实现领跑优势。
创业板上市企业东华测试正抢先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实验室里,清华大学力学专业博士杨丰源带领科研团队,攻关六维力传感器技术难题,为人形机器人打造“触觉神经”。杨丰源坦言:“在企业开展研究,有利于把专业知识与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给力的是,在靖江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我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各项复杂难题的攻关中。”
一位位高层次人才扎根靖江企业,为企业创新注入强劲动能,实现了学术探索与技术应用之间的“双向奔赴”。
产创融合的“加速度”,得益于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靖江不断深化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重点对接北京、上海、西安、合肥、兰州等地优质科创资源,甄选企业技术难题攻克需求,发布“揭榜挂帅”榜单,链接“最强大脑”,点燃科技创新“引擎”。
在组团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的深层次科创对接活动中,油气生产装备、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等20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高效推进,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带领上海交大长兴海洋实验室,与双达泵业推进深海深蓝产业战略合作;在合肥的一场院企交流会上,通用机械研究院与12家靖江企业在超净空调、智能船舶等领域达成8项技术研发合作意向;累计向全球发布26项企业技术需求“揭榜挂帅”榜单,总悬赏金额达4130万元。目前,已有上海、江苏等地高校揭榜12个项目……
今年以来,靖江已有42家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达成结对共建,成功促成56项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产学研协同创新效应正加速显现。
数据显示,1~9月,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1%,9月我市百优制造业PMI达52.1%,环比上升1.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共新增经营主体8767户、同比增长17.17%,呈现出创新创业活力奔涌的发展态势。
聚力项目攻坚,特色产业聚链成势
重大项目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今年,我市坚持“项目为王”,赴北京、上海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高效运转营商环境七大工作专班,全力攻坚一批“大而强”“新而特”“小而美”项目。
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9个、5亿元以上项目73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117个、竣工71个;5亿元以上项目开工35个、竣工23个。
在这张项目攻坚的“成绩单”上,本土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挑大梁”。其中,新时代、新扬子两大主力船企乘着全球绿色航运转型加速的东风,加快推进新能源船舶、绿色船舶两个百亿级旗舰型项目,投产后将显著增强高技术船舶设计和建造能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
我市以“专业园区+产业集群”模式为引领,精准布局合成生物、泛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一批特色园区,吸引高质量项目纷至沓来。其中,我市泛半导体特色园区发展迅速,先锋精科、佳晟真空等半导体骨干企业爆发式增长;依托城南园区产业基础优势,建成半导体装备产业园,构建“研发—转化—加速”全链条培育体系,集聚了一批高附加值半导体装备企业入园,集群效应持续释放。
放眼全国,我市以提升产业能级、城市能级为目标,既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也奋力打造东西双向开放、陆海内外联动的高能级枢纽。
今年以来,我市统筹推进“港产城”“港航贸”一体发展,加强与央企、国企、500强企业合作,吸引供应链总部和大宗贸易商项目落地,加快打造大宗商品保障基地、大国重器出海基地。
投资22.8亿元打造的深国际靖江港目前已投入高效运营,可达到最大9000t/h 的物料处理能力,在长江流域实现驳载效率最高,成为江苏智慧港口的示范标杆。目前,深国际港还正增资2亿元扩建料仓,充分释放港口黄金效益。
沿江而行,港口重大项目“串珠成链”。总投资83.9亿元的国信靖江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扬子江港务绿色智慧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24.7亿元的中粮贸码头仓储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批现代化码头项目、能源保障项目正全速推进,将与腹地产业集群优势叠加,联动一批港航贸企业,共同锻造靖江“大港口、大航线、大船型、大贸易”发展格局的硬核支撑。
江风浩荡,潮涌今朝
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
向“高”攀、向“新”行的靖江
有信心也有底气
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再造辉煌
来源:靖江发布
本帖最后由 微靖江编辑部 于 2025-10-21 16:05 编辑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微靖江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或爆料,请联系1806103081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