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互补+智慧大棚!靖江这些村庄在变化
昨天 09:58
微靖江编辑部
微靖江
科技赋能绘就靖江农业新图景光伏板下蟹肥鱼跃高标准农田里稻麦飘香智能农机穿梭往复靖江正以科技之笔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答卷水上发电 水下养蟹近年来,生祠镇积极探索“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模式让900多亩河塘实现“一塘两用”水面上光伏板高效转化为绿电水面下螃蟹长势喜人,这一科技赋能农业的新实践为当地带来了生态与经济的双收益。 在生祠镇三圩村,一排排柱子撑起了连片的光伏板,如同捕光大网般,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能。光伏板下方的水域里则是另一番丰收景象,半斤重的大闸蟹膏满黄肥,养殖户在夜里放下地笼,次日早晨就能收获满笼螃蟹。“今年螃蟹质量还不错,母蟹有四两重,公蟹有半斤重!”养殖户沙增荣高兴地说。 三圩村的这片蟹塘是生祠镇4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核心区,项目从2023年开始建设,涉及生祠镇三圩村、涨公村和红英村三个村庄,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双重经济效益。今年1月,项目建成21个光伏发电单元和4座开关站,平均日发电量约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6000万千瓦时,所发电量以10千伏电压等级并入当地电网。与此同时,光伏电板下的900多亩河塘低价招租,开始试养殖螃蟹,夏季高温时,光伏电板成了天然遮阳伞,让塘内温度比普通水温低了三到四摄氏度,螃蟹安然度夏。 如今,通过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电站锁定了20年以上的收益,养殖户实现了降本增效,村民和村集体也增加了收入,实现三方共赢。设施农业激活增收“新引擎”,深秋时节,马桥镇马桥村农田里涌动着建设的热潮8米高的标准化大棚骨架整齐排列施工人员正有序进行钢架固定、棚膜铺设等作业 “这片大棚建设面积约238亩,是马桥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设施农业引领示范基地项目的一部分,9月底动工,预计11月底可全面竣工。”马桥村党总支书记刘一飞介绍,项目建成后,将由村里统一管理并出租给种植户,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今年以来,依托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政策支持,马桥镇与市交产集团深化合作,启动实施马桥都市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项目。项目总规划面积611亩,覆盖马桥村、福兴村、横港村等多个村庄,着力推动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建设内容涵盖新建及改造连栋钢架大棚、单体钢架大棚、大跨度大棚,并配套采购农产品检测设备、宜机化农业机械等。项目投运后,预计农业生产效率将提升30%以上。 “项目投用后,将与村里同步推进的仓储项目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延伸蔬菜产业链。”刘一飞表示,通过设施升级带来的产能提升,叠加仓储、分拣、配送等配套服务,马桥村将充分发挥产销一体化规模优势,实现从“单纯种植”向“产储销”全链条发展的转型。 目前,马桥村蔬菜产业种植规模已达1000亩,依托冷链物流新鲜直供上海、苏州等地的大型农贸市场、连锁商超。设施农业的升级,不仅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造血”功能,也将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共享更多红利。科技赋能、沃野焕新,靖江以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铺就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康庄大道来源:靖江发布
本帖最后由 微靖江编辑部 于 2025-11-7 10:01 编辑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微靖江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或爆料,请联系18061030819(微信同号)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