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话题] 爸爸·房子

 

      我家祖宅是前后两进砖土房,前排是三间五架梁,外砖里土,是给小叔住的;后排是三间七架梁,是我家与大叔家住的。

     后排七架梁,前檐和后檐是砖头墙,山墙、内墙是土坯墙。

      东厢房是我家,西厢房是大叔家。堂屋是两家的公共场所,除了烧饭、吃饭在堂屋外,平时请匠人,祭拜,宴请也在堂屋里。

      那时农村家家养猪、养羊。我家和大叔家的猪圈和羊圈就在小叔的东厢房。

       六间房,三代人,十多口人,还有牲口,拥挤不堪。谁家来了亲戚,或是过节过生日,烧点鱼肉,全在众目睽睽之下,尴尬难堪,毫不自在。

      俗话说:舌头和牙齿也有磕碰的时候,三家人在一起生活,尽管没有大的冲突,但发生口角,指桑骂槐的事还是有的。

      那时,爸爸和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门户独立”,当然二叔肯定也有这样的想法。

      70年代,起房造屋谈何容易。节衣缩食固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增加收入。我爸爸是有名的钳工,会开模具,爸爸经常给人家开模具,挣点外快。当时政策也没有完全放开,爸爸只能“偷偷摸摸”。

      1978年,我家终于搬家迁宅。在新宅基地上造了三间瓦房,里外砖头,九尺六高的房檐,新房宽敞明亮,埭上人羡慕得很。

      甚至有人说我家两代人都不需要起房造屋了。我爸爸还做了一个很有前瞻性的小动作。在东西厢房都预留了排猪粪管道。将来和儿子(我)分家时,两家都能养猪。至少爸爸也默认我们家二三十年不需要造房了。

       改革开放步伐加步,爸爸的技术越来越吃香,到处当技术顾问,起早贪黑加工模具,收入越来越高。添置家具,购买手表、自行车……家庭面貌一年一个样。

      1984年,爸爸居然萌生了造楼房的念头。把我们“逗”得瞠目结舌。秋收过后,爸爸居然到水泥预制场购买了六十块楼板,二十辆三轮车浩浩荡荡,场面壮观,村里人惊讶不已。

      买楼板的举动近似于“招摇”,我们家彻底露富了,从此被贴上了“万元户”的标签。爸爸马不停蹄,半年内备足了所有建筑材料。

       1986年9月,在亲朋好友和乡邻们的关注下,终于破土动工了。

      哈哈,想想都好笑。1978年造平房时,精明的爸爸居然留了两个排猪粪管道,想一辈子不再造新房。仅仅八年时间,爸爸拆掉了令他骄傲不已的砖瓦平房。

      其实不是爸爸目光不远,而是形势发展太快。

      80年代初,民居楼房很稀少,我和爸爸特意去新桥乡参观调查,了解楼房的结构、样式。最后,我们选用了堂屋大门两边联着两开窗,左右厢房三开窗的样式;前面走廊挑二块楼板,不砌柱子。这种设计,既安全又敞亮。

     在大家的羡慕声中,楼房竣工了,这对我们家来说简直是一件破天荒的大喜事。

       以后经常有人到我们家看房型,向爸爸了解建筑材料,工期,合同款式等事宜。爸爸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还主动献计献策。看到爸爸的满脸春风,我暗暗地为他老人家感到骄傲。这是爸爸最高光的时刻。

      到了90年代,农村的楼房越来越多,样式越来越新。四扇排门取代了门联窗,四块楼板的走廊取代了二块楼板的走廊。外墙贴上马赛克,室内刷涂料。

     楼房也越造越高,从两层到假三层,再到三层。

      我们家的楼房渐渐变矮,变旧。要面子的爸爸看到落伍的楼房,有些五味杂陈。爸爸年纪大了,尽管不服气,但力不从心。

     进入本世纪,不少农民盖起了小洋楼,飞翘檐角,琉璃屋顶,盘龙玉柱,古铜色大门,茶色窗户,着实让人惊艳不已。衰老的爸爸无暇顾及这些,静脉曲张和前列腺炎把他的斗志和锐气消磨殆尽。

      2001年我在县城购买了一套一百二十平方的新房,这在我们村里也算得上风光的一件事,爸爸又有了精神劲,脸上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光彩。

       2015年,苏州房价低迷,我果断出手,在工业园区买了一套新房,尽管是贷款购房,但好歹在大城市安了家。可惜,这个喜讯来得太迟了,爸爸在2012年离开了我们。如果爸爸健在的话,他是怎样的高兴:是兴奋得睡不着,还是请人喝酒,甚至到处显摆……不得而知。

      父亲去世后,妈妈继续和她熟悉的土地打交道,厮守我们的家。这幢楼房有过我们兄妹三人的欢笑,春耕秋收的忙碌,端午的粽香,中秋的涨烧饼味,除夕夜的春联红爆竹响,还有父亲鼾声呓语。

      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城镇化,乡村园林化,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我想按照土地置换政策,拆迁到城西新苑,享受高品质的居民生活。

      我试探性地征询妈妈的意见,妈妈先是愕然,然后果断拒绝。在叔叔、婶婶和妹妹的劝导下,妈妈无奈地答应了。

      在挖掘机的隆隆声中,楼房轰然崩塌,楼板摔成数截,横七竖八地斜插在砖瓦堆里。

      妈妈的眼泪止不住地滚落下来,喃喃自语:“老头儿活着,你们别想拆房子。”

      妈妈的话没错,如果爸爸健在,估计是拆不了这幢曾经引以为豪的楼房。

     我一边劝慰母亲,一边祷告爸爸在天之灵:爸爸,形势发展太快,我们得紧跟形势,一定会让妈妈在洋房里过得更舒适,更幸福。

 

         江苏   靖江     陈红卫                  2025年11月13日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微靖江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或爆料,请联系18061030819(微信同号)
热门评论
  • 春秋大梦 LV10 修仪
    2楼
    很朴实的文章,耐看。
    11-13 11:11
    10 回复
  • 请输入用户名陈 LV12 按察使
    3楼
    朴实无华,文笔流畅,我喜欢看!
    11-13 12:22
    7 回复
  • 包青夭 LV12 按察使
    4楼
    那个年代,你们家是土豪级别的了,我今年62岁,19岁丧父,89年结婚的时候就两间养猪房,一点点高,30个平方。经过不断的努力,现在住着两幢楼房,一幢是农村自建,一幢是购买的新农村房,两间半三层。也可谓是苦尽甘来了。
    11-13 14:35
    1 回复
打开微靖江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靖江圈
  • #每天一条靖江圈#

    吕金龙

    4
  • 破产后回归生活#每日圈友碎碎念#

    chaosxbt

    0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生活在靖江,就上微靖江

免费下载微靖江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