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国家级,最高荣誉+1!

大年初三
新春至今的忙碌暂时告一段落
今天小憩的同时
不妨小编来深入了解一下
获得了中国巅峰荣誉的
国家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
靖江作家庞余亮的背后故事

2022年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完成投票表决,产生了获奖作品。我市著名作家庞余亮创作的散文集《小先生》榜上有名,庞余亮也是苏中地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作者。
感谢评委找到“小先生”

11月20日,“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北京举行。庞余亮受邀至现场领奖。“感谢鲁迅文学奖找到了我,更要感谢我们面前这个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大咖云集、“星”光熠熠的领奖台上,庞余亮发表获奖感言。
“找”这个词,传神。
庞余亮,著有散文集《半个父亲在疼》,儿童文学作品《小不点的大象课》《神童左右左》《躲过九十九次暗杀的蚂蚁小朵》《看我七十三变》等,作品斩获过不少颇具影响力的奖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在地方是有影响的,但在百花齐放的中国文坛尚有不够。”
说回鲁迅文学奖。该奖项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创立于1997年,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之一,每四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获奖作品不超过五篇(部)。获奖,何其难。

申报鲁迅文学奖后,《小先生》开始了“闯关”。从300多部散文杂文中脱颖而出,前80、前40、前20、前10,最终挺进前5名,获奖!“小先生”的命运和评委的眼光神奇般地交汇了。
“在我心目中,鲁迅文学奖的获奖者都是文坛上大体量、大块头的好作家,没想到作为‘小先生’的我也能获奖。”庞余亮说,“找”这个词代表着他的感恩,感恩评委的公正温暖,在基层作品中发现了《小先生》。
寂寞的鸡蛋熟了

寂寞的鸡蛋熟了,《小先生》的最后一篇。
1985年,十八岁的庞余亮被分配到兴化沙沟镇的乡村学校,因为年龄小、个子小,被学生、家长和同事们昵称为“小先生”。
乡村学校的时光寂寞又漫长,老教师传授“小先生”经验,夜间备课、刻讲义时,在罩子灯上吊个铝盒煮鸡蛋。讲义刻好了,鸡蛋也煮好了。
在此后的十五年教师生涯里,备课的灯暗了又亮,亮了又暗,“小先生”写在备课笔记后的一个个故事慢慢沉淀下来。2000年,新纪元之时,“小先生”带着磨了边的牛皮纸封面备课笔记,来到靖江电视台,成为一名记者。他开始着手整理这段过去。
记忆随着记录不断充盈,庞余亮笔下却做着减法。此后的15年间,作品初整理时有50万字,缩减到28万字,最后成稿12万字。“稿子在手里盘了15年,好像在打磨一块玉。”庞余亮说,尊重文学,文字自身会发出光芒,评委会看到这些光芒。
8月25日上午,鲁迅文学奖揭晓。正在开会的庞余亮接到南京记者电话,询问其获奖感受,此刻,庞余亮才知道,《小先生》摘获了中国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当天晚上回家,“小先生”打开煤气灶,煮了一个鸡蛋犒劳自己,像30年前的夜晚一样。
寂寞的鸡蛋,经过光与热,在慢焐之下,熟了。
爱与美的纸上课堂
“接续现代以来贤善与性灵的文脉,是一座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给《小先生》的授奖辞这样写道。贤善与性灵,爱与美,寥寥几字,勾勒出一部乡村教育诗。

很难想象上世纪80年代乡村校园的美丽之处。
能有多美?矮屋、泥操场、木桌椅、铁喇叭、“闯祸”的学生……
可是再看,眨眼睛的“豌豆花”、月亮的笑声、黑板上的游动光斑、调皮的雪……美不美?
“白天是有星星的,只是很多人‘看不见’,没有把心静下来。”庞余亮说,乡村校园里,哪些是“白天的星星”呢?比如晚饭花。学校里晚饭花有两种,一是黄色,一是红色。但开着开着,晚饭花的颜色开始“串门”,有的花一半是黄,一半是红,有的花瓣四分之三是红,四分之一是黄。“它们在我们最软弱的时候齐约好了开花……这沉默的八月的乡村学校,又一次承纳了精神的香气和诗歌的关怀。”
比如合欢花树。夜里的学校空无一人,看书看累了的“小先生”倚在合欢花树下,整个地球都睡了,只有他和疏疏落下的合欢花醒着……
比如在晨曦中打扫卫生的少年,他们的影子和树木的影子“绘”在一起;比如清理校园的杂草后,教室里弥漫着青草的涩味——“少年们的手指尖上全是青草汁”;比如上课经常发现头发上沾满稻草的孩子——“这些都是滑草垛的孩子啊”……
看到美的东西,采集美的瞬间,于是有了《小先生》,有了可以温习、可以取暖的每一个故事。
最令人放心的“靠山”
15年间,庞余亮陪着孩子长大,孩子也陪着他长大。他说:“孩子们就是我的‘靠山’。这‘靠山’是世界上最令人放心,也是最安全的‘靠山’。是孩子们的信任和期待,拯救了我,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先生’。”

是怎样的靠山,怎样的拯救?
庞余亮出生农村,家中排行第十。在城里求学,本以为走出农村的他,却在分配工作时,回到了更为偏僻的乡村。
这份落差横亘着。
“拯救是什么,一是孩子们的期待和爱,二是书籍。”庞余亮说,单调又纯粹的乡村,寂静而优美的环境,“跳大绳”的女声,挤暖和的孩子,扛冬瓜的家长,事事操心的老校长,望子成龙的孙先生,还有淳朴的乡亲们等,共同撑起了“小先生”的教育时光,给了“小先生”向善、向上的力量。
“小先生”对乡村的孩子而言,也是一种“拯救”。和闲暇时光打牌、喝酒的大人们不同,“小先生”带孩子们读诗、办文学社,体验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相互支撑、双重拯救,互相成为重心与标高,才有了笔耕不辍的“小先生”,有了摘获国家级大奖——鲁迅文学奖的《小先生》。
北京领奖前刻,庞余亮蓦然发现,尽管如今他有了靖江市政协副主席、泰州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等多种身份,可乡村教师安静、沉定的品质仍然存在于他的身上。“每天晚上坚持写作,就像当年备课一样,只是你面前的不再是学生,而是读者,要对得起学生和读者。”庞余亮说,每当有些“飘”的时候,乡村教师这个职业的压舱石就出现了,压住所有的浮气,让他继续书写。
如今,“小先生”完成了《小先生》,又即将出版《小虫子》,“三小”系列的第三小是什么呢……一起期待。
来源:今靖江

本帖最后由 微靖江编辑部 于 2023-1-24 22:11 编辑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微靖江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微靖江删除!
热门评论
打开微靖江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靖江圈
  • 早安!人生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每天快乐的心情!#每天一条靖江圈#

    浪淘沙v

    10
  • 人生在世,就是要做到不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欺软怕硬,轻狂嘚瑟,让人厌恶。 #每日圈友碎碎念#

    九尾仙狐

    8
  • 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你就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换来他人对你的好。 #每日圈友碎碎念#

    九尾仙狐

    8
  • 生活就是给自己微笑,给身边的人温暖,给岁月留一份温暖与珍重!#每天一条靖江圈#

    浪淘沙v

    7
  • 就像弗洛姆说的: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每日圈友碎碎念#

    九尾仙狐

    7
  • 就像弗洛姆说的: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每日圈友碎碎念#

    九尾仙狐

    7
  • 想要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得学会尊重,尊重别人,是上等的律己,这是相辅相成的道理! #每日圈友碎碎念#

    九尾仙狐

    7
  •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每日圈友碎碎念#

    九尾仙狐

    7
  • 重要的不是气温有多冷,而是身边的人有多暖~早安#我才是微友圈最活跃的那个#

    吕金龙

    7
  • 善待时光,善待自己。面对现实,打起精神往前看,生命才不会被辜负。人生路上难免会有阴影,但抬头就会看到阳光。你若盛开,满眼花开,你若芬芳,满目山河锦绣。#每天一条靖江圈#

    浪淘沙v

    7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生活在靖江,就上微靖江

免费下载微靖江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