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并非“异想天开”
无节制的玩电子游戏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摧残人们的身心,销蚀人们的意志,剥夺人们的亲情。电子游戏已成为当下的社会毒瘤,把电子游戏称为“精神鸦片”一点都不为过!而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已然成为“精神鸦片”的受害者!
有识之士大声疾呼:限制电子游戏,救救孩子。但是,在倡导个性自由、文化多元、资本肆虐的大背景下,限制电子游戏不仅不可能,而且也不合时宜。
怎么办?存在即合理,堵不如疏。我认为,对电子游戏应该采取科学引导,系统管理,规范操作!
所有游戏必须线上操作,大数据管理!
一、确定身份,进入游戏系统!
游戏者通过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进入系统,系统根据游戏者的年龄和身份(职业)推送出一组游戏菜单,游戏者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游戏项目。
游戏菜单根据年龄和身份(职业)分成若干组:少年组,青年组,成年组,老年组:中小学生组,大学生组,社会人员组。游戏者不能跨组游戏,这样就确保游戏者只能玩与自己年龄段匹配的游戏,有利于游戏者的身心健康!
为了防止游戏者狸猫换太子,盗用他人游戏菜单,系统不定时对游戏者瞳孔扫描,以确定游戏者的身份!
二、时间设置!
系统对游戏者既有内容的规定,更有时间的限制!
中小学生、大学生、社会人员每天游戏时间分别不超过半小时、一小时、二小时;节假日时间是平时的双倍。
每周游戏总时间分别不超过5小时、10小时、15小时。
时间设置,可以保证游戏者不能因为玩游戏而影响学习和工作,不能因为游戏而影响生活和亲情!
国庆长假、春节长假、寒暑假,游戏者玩游戏的时间较长,如果不加以限制和管理,祥和的节假日就会充满怨气、冲突、戾气。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干涉。
譬如:中小学生游戏半小时后,必须在视频前做一套广播体操,或者干一些家务活,与家人交流互动,可以继续玩半小时!
再如:成年人(社会工作人员)游戏一小时后,必须做家务:打扫、做饭、修剪花木、抱小孩、辅导孩子作业……手机录像、家庭探头都可以向系统提供信息;如果是田间劳作,陪护老人散步,百度地图会向系统提供活动轨迹、劳动场景。系统收到信息后会再次提供一小时的游戏时间。
三、健康保障机制!
长时间游戏会使游戏者精神亢奋、血压骤升、情绪激动,系统会扫描游戏者的脸色、瞳孔、舌苔,以及通过键盘或屏幕触摸感知游戏者的手指,了解游戏者的血压、心率。系统会及时提醒。
长时间游戏会危害眼睛,导致眼睛近视、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还会出现脊柱弯曲,颈椎弯曲,坐骨神经痛,胃痛,前列腺炎等疾病。
为了保护身心健康,系统要求游戏者提供一年一度的体检报告,系统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系统有自己的心理健康测试题库。游戏者每六个月要进行一次心理测试,综合评估游戏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游戏者是否成瘾,有没有心理疾病?
如果有网瘾或心理疾病,系统会调整游戏菜单,压缩游戏时间。调整游戏菜单,主要是删除刺激性强的游戏,增添一些平和的游戏。
四、学习奖励机制!
节假日,游戏时间不够用,游戏者可以向系统索要学习任务。系统根据游戏者的年龄和身份(职业)自动弹出学习菜单(背一首诗词,朗诵一篇散文,做一道数学题目,描述一项物理实验……)。游戏者完成学习任务后,系统自动延长半小时学习时间。但是,这样的机会,每天不超过三次!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设想,这并非异想天开。疫情期间,大数据可以了解每位游客的衣食住行,百度平台可以了解每位用户的生活习性、出行规律、购物癖好。对电子游戏采取系统管理,科学安排,规范操作。大数据完成可以做到,国家完全有这个技术力量。
关键是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愿不愿意有所作为,愿不愿意为国家分忧,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分忧!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陈红卫 2023年11月19日